刚刚放假,居住在同一栋楼一名十二岁的孩子就离家“出走”。父母紧张地发动所有亲戚朋友帮忙寻找,也联系了孩子的老师、同学。孩子很快被找到。他是偷偷坐车去了临近城市的小姨家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追问他“出走”的原因,他说父母总否定他,觉得在家里没意思,他喜欢小姨,因为小姨认可他。

父母一听,大嘁冤枉,毕竟他们从未打骂过孩子,更未对孩子说过“你真笨”、“你真蠢”、“你太无能”等否定性语言,不知哪儿否定孩子了?

有邻居指出:“你这孩子很敏感,见过他兴奋告诉你们学习成绩时,你们一脸漠然,甚至随口夸其他孩子的分数比他高,孩子很不高兴。”

其实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否定,未必是直接的否定性语言,更未必是带着情绪,带着不屑。有些语言、有些做法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孩子,特别是生性敏感的孩子。

孩子碰到难题,马上出手相助,这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否定,让孩子沮丧。

很多时候,家长出于爱,不忍孩子太辛苦,往往在孩子碰到难题或受到阻碍时,马上出手帮助。

这样的帮助,对于家长之言,是爱的表现,然而对于孩子,却是打击。

家长出手,无疑是对孩子能力的否定。

看过这样一个场景:一个小男孩独自在拼图,他已拼出百分之九十多,只差几块。面对很相似的几块图片,他犹豫着。这时他的母亲觉得孩子已经拼了很久,太累了,于是帮忙拼上一块。这时,孩子“噌”地站起来,跺着脚大哭:“你为什么要拼上去?为什么,你还我…”母亲蒙了,明明是好心帮他,这孩子怎么了?无奈何,母亲拿出自己刚拼上的一块说:“我不帮你,还你原来的模样了。”小男孩还是哭,说:“不一样了,不一样了…”并生气伸手打乱了拼图。

自己独立把挤图完整拼好,这是小男孩对自己的要求。他要通过完成拼图自我肯定,并进行炫耀,但母亲的插手,打掉他的想法,也否定了他。小男孩受不了…

蒙台梭利博士说过一句话:“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。”

家长的帮忙,对孩子是一种挫伤。

一个小女孩在跟父亲一起算算术,父亲问她:“七加五等于多少?”小女孩瓣着手,一直算不出。旁边的母亲看不下去,大声说了一句:“等于十二”,然后还“唉”地叹了一声。小女孩抬头看着母亲,眼眶里有泪水打转…

这样的家长,虽然没有责骂孩子,贬低孩子,但却不自觉地否定了孩子,伤害了孩子。

随意打断孩子的话,阻止孩子的行为,让孩子觉得自己“无能”、“无用”。

在陪伴、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有的家长或许是自己急性子,或许是生活节奏太快,耐心不下来,总有意无意阻断孩子的言语和行为,哪怕孩子要说的话,要做的事没有任何错误,家长只是不耐烦。

一名小男孩,因为老师布置劳动课家庭作业,要求帮忙做家务,所以他一回家,拿起扫把,在客厅扫了起来。父亲看见,马上上前夺了他的扫把说:“别乱扫,你这样越扫越脏,再说,桌子上摆着食物,现在不是扫地的时候,写你的作业去。”孩子的劳动热情瞬间被父亲的一通话浇灭了。他嘟囔着:“我不会扫,越扫越脏”,然后走进自己的房间。他在家里再也没有拿扫把扫地了。

孩子积极的行为,有时会因为家长的一次阻拦就彻底消失。而家长的误解,有些时候会让孩子从此拒绝交流和求助。

一对母女匆匆回家,母亲放下袋子就转头去厨房忙家务。女孩跟到旁边,对母亲说:“妈妈,我肚子…”话没说完,母亲就抢着说:“肚子饿是吧?你没见我进门就马上煮饭吗?做母亲太不容易了。”女儿动了动嘴唇,可什么话也没说出来,而是捂着肚子走进房间。进了房间才忍不住念叨一句:“从不听我把话说完,再也不跟你说了。”其实女孩是肚子痛。

打断话,意味着你的话没意义,我都知道或者我不屑听。阻拦行为,表明你的行为无用或者错误。

孩子一旦经常被家长打断话或阻拦行为,心理必定自卑,亲子关系也大受影响。

面对孩子获得的成绩,为防止骄傲,漠然对待,让孩子失望。

可以说,目前大部分家长都十分重视、在乎孩子的成绩,但这种重视和在乎往往表现在对孩子的监督和掌控上,当孩子拿到优秀的成绩,家长为防其骄傲,反而采取漠视的态度,甚至拿孩子跟更优秀的人比,以刺激孩子继续努力。

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用刺激的办法,不管孩子取得多大的进步,本质上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。

家长对孩子的否定,就藏在对孩子取得的成绩的不以为然中,孩子完全感受得到。

听过一个孩子痛苦说出:不管我怎么努力,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,父母都没有一句肯定的话。

在电视台一档情感节目上,一对父子因为关系闹僵前来调解。儿子回忆孩提时代,说哪怕自己考满分,拿着成绩单高高兴兴递给父亲,父亲也看都没看,大手一挥让自己离开。儿子说:您可以不夸我,但至少看上一眼。然而父亲没有,以漠视回应儿子。父亲的解释是:我觉得没什么,也不想他骄傲。

家长对孩子成绩的不以为然,否定的不仅是孩子的成绩,还有孩子的努力。

孩子可能会因为家长经常性的不认可而疏远家长,并放弃自身的努力。

经常性拿孩子跟别人比较,企图刺激孩子付出更大努力的做法,更是对孩子的伤害。

有一个“家庭洛萨达比例”,即5:1比例,要求家庭成员中每一句批评,都要配上五句鼓励。

对孩子更应该如此,不漠视,不吝啬鼓励。#护苗有我2023#

作者:等风来
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,左手执笔右手带娃,喜欢读书、写作、画画、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,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,关注我,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关键词: